You are here

紅旗的西宁幼儿园

紅旗,一个身材矮胖、留着黑色长发的男人。他看上去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但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却背负着历史的使命。在青海省的省会城市西宁,紅旗一直努力致力于让居住在城市中的年轻人能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立足于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事业。

西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四面环山,一直以来是中国西部多元文化的交汇点。由汉族、回族、土族和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混居在一起。此外,除了在城市里工作的40000余名藏人以外,至少有上千的藏族商人和流动工人在此居住。

大多数居住在西宁的藏族孩童是正在中国大地上发生劳动力转移的产物。他们的父母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中心城市糊口,如:西宁市。儿童经常由家人或以送入日托中心看管,在这里,汉语是主导语言,由于缺乏教授藏文的学校,大多数在城市里成长的藏族儿童既不会说藏语又不会正确书写藏文。

这个问题困扰着紅旗一家,在2008年他准备把年幼的儿子送入幼儿园时和几个朋友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发现,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忧虑。经过反复讨论后,紅旗和他的朋友们决定在西宁成立一所藏族幼儿园,在那里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自己本民族语言及文化的理想场所。但是他们缺乏聘请教师和租用场地以及购买教学设备器具的费用。特此,在2008年的春天,紅旗向利众基金会申请其赞助成立一所西宁藏族幼儿园。

此前,通过基金会的出版项目,紅旗在当地风俗习惯和民俗等出版物上获得了基金会一系列的资助。在那年的春天,紅旗的项目获得了基金会的批准,首期资金用在租用当地幼儿园的一间教室,通过广告聘请幼儿园教师。在基金会的协助下,现在幼儿园聘用了四名双语专家专门为2岁到6岁的孩童进行儿童早期教育和护理。

幼儿园坐落于国际村附近,在具有超大窗户的三层奶油色的建筑楼里,该建筑楼带有一个小的开放式庭院,里面铺满了五颜六色的防护垫,以及颜色鲜艳并坚固的塑胶操场设备。藏族孩童只是在这大型幼儿园的其中之一的班级里上课,他们的教室用色彩丰富的塑料卡、藏文字母卡片和一些简单话语、孩子们的照片以及一些关于藏族文化和习俗图片装饰着。沿着一面墙,大的玻璃窗下面有序的排列着由利众基金会赞助以及非盈利性搜集出版西藏艺术与文学院创造的蒙台利索教学材料,幼儿园的老师每天都穿着传统的藏服来教学,在同等程度上探索着藏族文化和基础学科知识。

西宁第一所藏族幼儿园里的10个学生与世界各地的幼儿一样,他们精力充沛,热衷于讨论他们不同的梦想,包括成为画家、司机以及政府官员。学生们的藏语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名4岁的小女孩,父亲是在上海经商的藏族人,她与汉族妈妈和爸爸的家人一起居住于西宁。在新来的学生里,她的藏语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其他的学生也有类似的经历,据一位母亲称,把女儿送到藏族幼儿园之前,在家里试图鼓励女儿说藏语,可是都无济于事,但自从女儿上了藏族幼儿园后,可以用流利的藏语交流,有时还要纠正父母的口误。

没有挑战,就没有该幼儿园的运行。一位青海东南部泽库县籍的老师强调,教学高级知识水平与幼儿之间的差异,对于年幼的孩子,她再一次强调,重要的是要建立娱乐式的教学风格,以深厚的藏族文化资源作为依托。她已经在写作、画画、说和听练习上面有丰富的经验。

紅旗渴望在成功的基础上,在电视上,与西藏自治区、甘肃、四川和青海籍的幼儿教师进行幼儿培训。最近,他与TALI 在西宁专门针对孩童启动一项藏族专栏文章 。

紅旗希望,他的工作能鼓励在其他地区能更多的建立藏族幼儿园,特别是藏区和居住有藏人的城市里。他强调,在小孩2-6岁所经历的东西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文化和背景,会为他们的未来以及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仅仅教育,就能带来中国西部藏区的大发展”紅旗如实说。